历史上失败的战争有很多,然而带兵二十万攻打敌军配资概念股票,最后却仅剩七千余人。损失惨重,夹道求生,最后仍然能够被重用,却是非常罕见的。
战国末期的少年将军李信奉秦王嬴政的命令去攻打同样兵强马壮,国运昌盛的楚国。
然而,战前信心满满,意气风发的将军最终惨败于楚国名将项燕的手中,致使二十万秦国士兵回来不到十分之一。
阅读过这段历史的人,大部分都在批评李信年少轻狂,不知分寸。
但仔细分析之后,便发现,最大的错不在李信,而是他的顶头上司秦王嬴政。
展开剩余88%李信声名鹊起,深受秦王赏识
李信年轻时,是秦国赫赫有名的少年将军。
秦王嬴政野心昭然若揭,势必要消灭六国,统一天下。李信就是这个时候得到秦王的重用和信任。
当时秦国在活捉韩王安,让其成为阶下囚,并消灭韩国后。秦王便派李信攻打赵国属地太原和云中,而老将王翦则率领十万士兵出兵漳水和邺城。
之后两路军队,一老一少,合力围攻赵国军队,最终灭掉赵国。这一战李信立下战功,得以崭露头角。
继韩国,赵国相继被吞并后,燕国的太子丹意识到以本国之力,根本不能抵抗声势浩大,气势如虹的秦国。
与齐国,楚国联盟缓不济急,再三考虑之后,决定背水一战,派荆轲以献图和樊於期的首级为由刺杀秦王。
但燕太子丹和荆轲终究是低估了秦王的谨慎和能力。荆轲刺杀失败,落得身首异处。而燕国承受了秦王嬴政的所有怒火,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攻击。
王翦率先进攻燕国国都蓟城,逼迫燕王和太子丹弃守城都转而退居辽东。
然国都被破,燕王和其太子丹依然活着,秦王自然不会善罢甘休,因为此时是灭燕的最好时机。
而李信仅仅带着数千的楚军将燕太子丹逼到衍水,也就是如今辽宁的太子河。情急之下燕王喜只能听信臣僚之言砍杀亲子太子丹。
经此一役,李信的威望逐渐传开,秦始皇称赞他果势壮勇,而他深受秦王的信任。
秦王讽刺老将,错估楚国实力
也许是秦国在与楚国的数次交战中,屡次得胜,给了秦王错误的信号,认为楚国兵力微弱,不过是他的囊中之物。
又也许是少年将军的声名鹊起,给了秦王嬴政秦国人才济济的感觉。而老将王翦年事已高,不及后起之秀的勇猛。
在决定攻打楚国之前,秦王特意问李信吞并楚国多少兵力足够。而李信回答不超过二十万。
秦王又转而以同样的问题询问老将王翦,得到的回答却是必须得六十万才可以。
结合两者的回答,比较之下,同样都是用兵如神的将才,两者估算出的兵力却相差足足三倍。秦王心中自以为有计较,能用最少的兵力攻克难啃的楚国,自是最好不过。
于是便嘲笑王翦人老胆怯,而李信的判断才是对的。之后他便信心满满的派遣李信和蒙恬去攻打已经是孤立无援的楚国。
秦王毫不留情的嘲讽使得王翦无可奈何,前有老将年长衰老,后又少年新起。他心知秦王已经因他年事已高,而对他有所轻视。
无奈之下,王翦便假托身体有恙,辞官回乡养老。
但正如王翦料想的那样,楚国虽数次与秦王交战处于劣势,但其本身实力雄厚,举国上下的兵力远不止二十万。李信和蒙恬所带领的二十万根本不是楚国将领项燕的对手。
李信的惨败,让秦王意识到老将王翦的战场经验,以及对国家兵力的估算,都是无人能比的。
于是只能硬着头皮向王翦道歉,重新请他出山。而王翦亲自带领六十万士兵攻打,最终一举拿下楚国。
秦王信任外戚,昌平君反叛
李信之所以能够成为有名望的将军,实力自然不是靠吹出来的。根据史料上所记载,李信的行军路线是没有错的。
真正让李信二十万大军溃不成型的重要原因,便是昌平君的突然反叛。
昌平君熊启本是楚国考烈王的儿子。但他的母亲却是秦昭襄王之女。所以秦国与楚国原本是姻亲之国。
昌平君因平定“蕲年宫之变”而受到重用,但秦王二十一年,因爆发新郑反秦之乱,被贬前往楚国旧都陈郢安抚楚民。时隔一年后,秦王命驻守在陈郢的昌平君帮助李信。
李信发兵楚国,从南攻向北,从东南攻向西,先后控制楚国属地鄢、郢以及城父等地。
接连的胜利使得秦国士兵士气大增,正准备一举攻下楚国国都寿春。也就是这个时候,被派到郢陈的昌平君以楚国公子的身份突然起兵反秦,攻占了郢陈。
而郢陈原本是李信囤房粮草的地方,是李信准备好的退路。
昌平君的反叛让李信的退路失守,失去了物资补给,前面又有燕国将领在拼杀。一时间李信陷入腹背受敌的地步。
项燕则趁机全力追杀,死死咬住李信军队,使得李信历经万难,拼死才回到秦国。
昌平君是外戚,是楚国正儿八经的公子,可秦王嬴政却将他放置在重要位置,帮助李信和蒙恬。
让一个原本为楚国的公子去攻占他的国家,这是秦王嬴政最大的失误。
小结
李信以二十万士兵攻打楚国,最终惨败而归的主要原因,在于他的老板秦王嬴政的失误。
他错误的估计了楚国的兵力,不听取更有经验的老臣谏言,执意用年轻的李信为将。他也信错了人,昌平君在后方反叛,逼得李信两头为难,最终葬送二十万兵力。
只是一个国家的王,代表着一个国家百姓的信仰,他的肩膀上担负着整个秦国,他必须做到万无一失,完美无瑕,才能够得到百姓的信任。
二十万条人命不是个小数目,那代表着二十万个家庭,代表着二十万个母亲失去自己的儿子。这样沉重的责任秦王担不起,他也不能担负。
而李信不过是一介臣子,年轻气盛,功劳在身,即使失败了,凭借着功劳和尚小的年纪,依然能够走下去。
这也是他为何能够在几乎葬送了二十万兵力之后配资概念股票,还能够得到重用的原因。
发布于:陕西省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配资平台网_配资网站首选_配资平台大全观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