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季高温潮湿,透析患者的内瘘(动静脉内瘘股票配资大平台,透析治疗的 “生命线”)面临感染、堵塞等多重风险。内瘘一旦出现并发症,不仅影响透析效果,还可能危及生命。
一、每日清洁防感染
夏季出汗多,内瘘周围皮肤潮湿,细菌易滋生,感染风险比其他季节高 30%。
· 每日温和清洁:用37℃左右温水+中性香皂(无酒精、无香精)轻轻擦拭内瘘手臂,重点清洁穿刺点周围,动作轻柔不揉搓,避免损伤皮肤屏障。
· 止痒不抓挠:出汗或透析后皮肤瘙痒时,用冷毛巾轻敷(每次10分钟),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含激素的止痒药膏,抓破皮肤可能引发化脓性感染。
· 透析前后检查:透析后观察穿刺点是否红肿、渗液,触摸内瘘周围有无发热、疼痛,出现异常立即告知医护人员(感染初期干预可避免手术风险)。
二、预防血液淤塞
高温导致体液流失快,血液浓缩易形成血栓,内瘘堵塞风险增加。
· 科学补水:在医生允许的饮水量内(参考“前一天尿量+500ml”原则)少量多次饮水,避免血液过度浓缩(血液黏稠度升高会加速血栓形成)。
展开剩余74%· 绝对禁止压迫:内瘘手臂不提重物(>5kg)、不枕在头下睡觉、不戴过紧首饰,更不能用内瘘侧手臂测血压、抽血或输液(压迫会导致血流减慢,增加堵塞概率)。
· 每日自查震颤:每天固定时间(如晨起)用手掌轻摸内瘘部位,感受是否有“嗡嗡”震颤感,若震颤减弱、消失或突然疼痛,2小时内必须就医(黄金疏通时间窗为6小时内)。
三、防蚊虫防外伤:不给内瘘 “添伤口”
夏季蚊虫活跃,叮咬后抓挠或意外磕碰可能直接损伤内瘘血管。
· 安全驱蚊:选用婴儿可用的温和驱蚊液(避开内瘘穿刺点5cm范围),或戴透气驱蚊手环,睡前用蚊帐(避免蚊香烟雾刺激呼吸道)。
· 物理防护优先:穿宽松透气的长袖棉质上衣(袖口不紧绷),既防蚊虫又防晒(紫外线会加速皮肤老化,影响内瘘穿刺)。
· 避免剧烈活动:散步、太极等轻运动即可,跳广场舞、骑车等可能碰撞的运动需谨慎,运动时内瘘侧手臂尽量不发力。
四、合理安排透析:躲开高温 “暴击”
酷热天气易引发低血压、中暑,间接影响内瘘血流。
· 选对透析时段:优先选择上午或傍晚透析,避开正午高温(室温>30℃时,低血压发生率增加20%),透析室需保证通风降温(温度控制在24-26℃)。
· 透析前后补能:透析前1小时吃少量清淡食物(如全麦面包+牛奶),避免空腹透析导致低血糖;透析后喝温凉的淡盐水(遵医嘱)补充流失的电解质。
· 不适及时叫停:透析中若出现头晕、心慌、出冷汗(可能是低血压前兆),立即告知护士,通过调整超滤速度、抬高下肢缓解。
五、情绪管理:稳住血压 “不添乱”
夏季燥热易烦躁,情绪波动会导致血压骤升骤降,冲击内瘘血管。
· 降温安神:睡前用温水泡脚(15分钟,水温<40℃),避免熬夜;听舒缓音乐、冥想等放松方式,将血压波动控制在正常范围(收缩压<140mmHg)。
· 规律作息:每天保证7-8小时睡眠,避免过度劳累(疲劳会降低免疫力,增加感染风险)。
内瘘是透析患者的“生命线”,夏季护理核心在于“防感染、保通畅、避损伤”。记住:每天花5分钟自查内瘘震颤,每周检查皮肤状态,出现异常不拖延,就能让内瘘安全度夏~
#透析护理 #内瘘保护 #肾友夏季指南 #健康科普
发布于:广东省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配资平台网_配资网站首选_配资平台大全观点